您的位置: 科研工作 > 专家视角 > 详情

融合发展:新时代养老服务的创新路径

来源:中国人口报理论版  添加时间:2020-12-01 14:18:04 点击:773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如何协同发展、养老服务怎样实现创新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的来看,未来五年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融合”,这种融合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促进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基本策略就是以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推动养老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休闲旅游、体育健身、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互相渗透。

  (一)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融入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促进养老服务发展。老龄政策涉及诸多部门,各个部门要协同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人才培养、政策保障等方面对养老服务发展予以支持和倾斜。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度建设方面,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融入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一体化工作机制,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将各部门的相关政策进行整合,避免不同部门之间政策冲突、重复,并尽快解决政策碎片化问题。强化各级卫生健康、发改、教育、工信、民政、财政、人社、住建、体育等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资源、力量等各类要素高效整合协同,并以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的长周期视角,将政策干预的关口前移。

  (二)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养老事业侧重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现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政府责任,是普遍福利,具有非营利性,属于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范畴;养老产业是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更高层次生活需求,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营利活动的总称,侧重于比较高层次的养老服务,具有营利性,属于私人物品、私人服务的范畴。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通过扩大养老服务的覆盖面,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与满意度。需要指出的是,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并不仅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还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推动养老服务与旅游、文化、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相互交叉,推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培育发展养老旅游、体育康养、养老文创、智能养老等一系列新兴业态,不仅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也会从中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成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三)促进养老与医疗卫生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是近年来的讨论热点,目前涉及医养结合的管理部门很多,体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这在客观上可能阻碍医养深度融合发展的脚步。对此,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整合相关政策,避免不同部门之间出现政策冲突、重复等问题;二要改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衔接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护理院(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对接,建立协作机制,形成医养联合体的运营模式;三要鼓励养老机构与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展合作共建,在医疗护理技术、转诊服务方面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四要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由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服务团队,并由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建立签约服务关系。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和文化资源,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发展,应当发挥我国独有的中医养生优势。如今,“治未病”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治未病”正是中医养生的宗旨之一。在发展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发挥中医养生的独特优势。具体来说,要以老年人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开展面向老年人的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推广中医养生活动,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要鼓励中医医院加强与养老机构合作,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一系列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鼓励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合作,推广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设中医诊所,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建立中医药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养老照护人员的中医药技能培训,鼓励中医医师在完成所在机构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提供中医保健和调理知识技能培训。

  (四)促进养老与文化教育融合发展。新时期的老年人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针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除了办好老年大学培育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外,还应尽可能帮助高龄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更加便利地获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比如,对文化设施和场所进行无障碍改造,开展数字文化服务和流动文化服务,不断扩大文化惠民工程对老年人的覆盖面并提高实施效果;鼓励养老机构开设图书阅览室,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发挥养老机构的载体作用,将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开展计算机教育、互联网教育、手工艺教学、交谊舞教学等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和教育活动;围绕“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目标,统筹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强对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统筹管理,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不断提高老年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和老年教育的获得感,让老年人身心愉悦、老有所乐。

  (五)促进养老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养老服务模式要不断创新,以发展智慧养老新业态促进养老服务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要采取“互联网﹢”的科技手段,重点推动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工作,利用养老信息化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助餐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安全援助等多门类的综合性服务;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社区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更大程度实现养老服务的供需对接,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广智能化的居家养老系统,开展“虚拟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建设。

  (六)促进养老与慈善融合发展。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优良美德,也有乐善好施的慈善传统。慈善与养老相结合在发达国家已实行多年,我国有些地区也已积极探索慈善养老新模式。比如,河南省的农村慈善幸福院通过众筹的形式开展慈善养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只需每月缴纳很少费用,就可享受就餐、日间休息、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综合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与慈善事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各种慈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筹集养老资金方面的作用,推进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发展。为此,应鼓励无定向的慈善捐款重点投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且建立慈善款去向及使用的监督机制。

  (七)促进养老与旅游融合发展。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在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积极开发老年旅游业,探索旅居养老新模式。比如,在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广东省清远市距离广州市较近,拥有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素有“珠江三角洲后花园”之称,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在土地供应、财政补贴方面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养老企业入驻,打造长者“养老﹢旅游”的特色模式。(高菊,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