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人口•卫生•健康 > 详情

王培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助力银龄跨越“数字鸿沟

来源:《健康中国观察》2023年第12期 添加时间:2024-01-10 10:31:05 点击:867

  当前,我国正经历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双重变迁,人口老龄化和人类数字化相互交织,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人类数字化进程日新月异。我的感觉,人类的数字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互交织,有利有弊:一方面,人类的数字化进程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不仅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也有助于老年人群通过互联网快速融入社会,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心理焦虑,将极大地增强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双重红利;另一方面,快速的数字化进程也给很多老年人群带来了“数字鸿沟”,在日常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带来不便。

  消除老年“数字鸿沟”不仅有助于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能给我国的人力资本、数字素养、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为此,我将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类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我国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研判老年“数字鸿沟”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国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

  第一,近半老年人群存在“数字鸿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指过去半年使用过互联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14.3%,低于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9.8%)5.3个百分点;从非网民(指过去半年没有使用过互联网)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3.44亿,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37.4%,较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19.8%)高出17.6个百分点;从绝对量来看,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规模达到1.28亿,占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2.8亿)的45.9%。

  第二,农村老人的“数字鸿沟”更加严重。我国农村不仅老龄化严重,而且数字化进程相对城市要滞后一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23.81%,比城镇高出7.99个百分点。尽管当前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4G/5G也已覆盖到镇乡,但是农村老年群体联网、上网、用网的需求尚未激发,导致农村非网民也要比城市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我国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55.2%,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34.8%)20.4个百分点。因此,要特别重视农村老人跨越“数字鸿沟”问题。

  第三,不懂电脑/网络以及文化程度限制等是导致老年人不上网的主要原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设备不足和年龄因素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因为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58.2%;因为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26.7%;因为年龄太大/太小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23.8%;因为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3.6%。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发布的《城乡老年数字素养差异调研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乡村老人“怕”使用智能手机,不敢使用的三大理由分别是“怕麻烦别人”“怕被骗”“怕不安全”。近四成受访乡村老人表示,只会使用三个手机功能,会使用十个以上手机功能的乡村老年人仅有22.77%;超四成受访乡村老人还不会用手机支付,66%乡村老人更愿意使用现金支付。

  二、我国老年“数字鸿沟”的影响

  老年“数字鸿沟”不仅给老年人群的生活和社会参与带来不便,而且一定程度上也给其他人群乃至整个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老年“数字鸿沟”给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非网民群体无法接入网络,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数据显示,非网民认为不上网带来的各类生活不便中,无法现金支付占非网民的19.0%;无法及时获取信息,比如各类新闻资讯占非网民的17.1%;买不到票、挂不上号的比例为16.1%;线下服务网点减少导致办事难,占非网民的15.6%。数字化时代,我们经常看到关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的各种困境:在超市,老年群体不会使用便携式电子移动支付,使用现金消费遭受拒绝;在医院,老年群体因为不会网上预约,导致挂不上号、看病难;在公交车上,老年群体无法出示乘车码;在大雨、大雪等天气,老年群体因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在路边苦苦等待,造成出行困难。这些都是数字化背景下对于老年群体提出的巨大挑战。

  其次,老年“数字鸿沟”不利于老年人群的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客观上不利于老年人群的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大量研究表明,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使用互联网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水平,也能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还能够提高老年人整体的生活满意度。在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中,不同的互联网功能(聊天,看影视剧,玩游戏,看新闻,购物,炒股等)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各项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功能越多,各方面指标的正向提升越大。

  第三,跨越老年“数字鸿沟”有助于释放线上消费潜力,助推“银发经济”发展。研究表明,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有利于扭转老年群体“重储蓄、轻消费”理念,增加消费规模而减少储蓄,拉动整体市场经济增长。据阿里研究院于2020年发布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触网”增速远超其他年龄组,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网购力量。同时,老年群体消费金额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9%,疫情期间消费增速位列第二,仅次于“00后”,消费潜力不容小觑。疫情前后,盒马线上线下订单占比变化,进一步描绘了银发群体消费习惯的改变。数据显示,盒马线下到店订单占比最高的老年人群体,在疫情后线上订单占比增速最快,老年人盒马线上购买习惯逐步养成,线上订单占比继续增加。因此,数字经济时代老年人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网购力量,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基本国情下,挖掘老年人的线上消费潜力,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将对我国经济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应对老年“数字鸿沟”的对策建议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老年“数字鸿沟”在各个国家中的表现具有相似性,但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采取的弥合措施有所差异。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着重于基础设施的补足和建设,发展中国家着重于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设备普及并行的方式进行,发达国家则以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 为理念,通过主动推进而非被动弥补的方式,推进数字包容(digital inclusion)、适老化(elderly-oriented) 和智慧养老(smart senior care) 等理念在数字社会中的实现。联合国2021年国际老年人日的主题是“全部年龄段的数字公平”,呼吁关注老年人有意义地访问和参与数字世界的权利,并强调不应剥夺老年人享受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机会和红利。借鉴国外实践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我认为当前急需从四个方面来消除老年“数字鸿沟”。

  第一,全面推进数字适老化。帮助老年群体走出“数字困境”需要“适老化”。当前,为帮助老年人更好适应并融入数字生活,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陆续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等文件,很多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但是目前更多是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尚未全面推广,而且所谓的“适老化”改造仅仅局限于放大字体,并没有对操作流程、适应程度及使用习惯等方面更适于老年人而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因此,要持续推进研发应用适合老年群体的数字化产品,符合老年群体的使用需求和生活需求的“适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电子设备和应用软件,比如智能手机App要推出“适老化版本”,即没有复杂、繁琐的操作程序,呈现出更加清晰明确、易操作的简洁版本的手机软件,比如简化版本的手机银行软件、聊天软件、视频软件、音频软件、出行软件、支付软件等。

  第二,主动拥抱数字化产品。科技时代背景下、数字时代背景下,老年群体更要主动地去拥抱数字时代,适应数字时代,迎接数字时代,要对新兴事物充满兴趣,主动使用、大胆尝试数字化产品。我认为,主动使用数字化产品要有“年轻态”。老年人群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拥有想要改变、想要适应、想要融合于这个数字时代的态度与意愿。尤其要激活农村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的内生动力。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也在衰退,容易遗忘学过的东西,加之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无人引导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这就需要基层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展开经验交流、互助帮扶,利用好老年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引导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让老年人体会到其便利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

  第三,提高老人的数字素养。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有很多受教育水平不高的老年人群。七普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3099万没有上过学,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1.7%,占全部文盲人口的82%。也就是说10个老人就有1个老人没有上过学。现在小学文化的老年人口占全部老年人口的比重为46.5%,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不到4%。所以整体上制约了当前老年人口的数字化素养水平。因此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鼓励各类老年大学、社区学校及志愿活动组织开设老年数字素养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对老年人的培训和帮扶。

  第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数字化时代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数字产品和服务;要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团体的积极性,要充分借助志愿者服务团队来跨越“数字鸿沟”走出“数字困境”,其中,要吸引并吸纳一些对数字产品、智能设备等新技术操作熟练、参与度高、参与意愿强的老年群体加入助老志愿者团队,这样也便于增强老年群体对于掌握新技术、新科技、新知识的信心与决心,也更加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可在社区及村镇开展“独居老人智能服务”支援服务站,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能服务型社会组织建立志愿服务团队,为独居老年人开展专业的技术助老服务。定期评估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就独居老年人使用“基层智能助老”服务的成效,调查服务使用情况及困难,加强独居老年人服务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可动员社区、村镇、各级各类学校协助独居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开展多种形式针对独居老年人的智能生活主题活动。

  总之,当今社会对老年群体的态度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时代下,我们要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或弥合“数字鸿沟”,切实帮助老年群体走出“数字困境”,让老年群体更好地享受数字时代的方便、快捷与高效,让老年群体分享数字化时代的成果,不让任何人在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上掉队。(王培安,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